關于房顫,你必須要知道的幾件事。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房顫發病率呈急劇上升趨勢,其發病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疾病,已經成為影響居民健康水平提高、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為此,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方丕華教授,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領略房顫管理策略解讀之旅——《房顫管理策略解讀》。
(等不及的朋友直接看文末,一鍵直達課程頁面領取福利哦!)

房顫發生的機制是什么?
房顫發生的機制主要有局灶觸發和多子波折返兩種。

房顫的初發階段主要以觸發因素為主,觸發因素多數起源于肺靜脈,少數起源于左心耳、右心耳、左房后壁、左房頂部、上腔靜脈等;如果僅有單純的觸發因素,而心房的組織結構完全正常,則不容易出現房顫。房顫的產生、發展和維持的重要因素是患者心房發生病理改變,最常見的改變為纖維化。
從陣發性房顫到持續房顫,再到永久性房顫的演變過程中,觸發因素越來越弱,維持機制的作用越來越強。
房顫有哪些治療策略?
房顫的治療策略主要有以下三類:
1. 控制心率,使患者的心率維持在 60~80 次/分。
房顫患者急診時,最常用的控制心率的藥物為艾司洛爾和美托洛爾,起效較快;其他藥物還有心得安、地爾硫唑、維拉帕米。房顫患者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或沒有旁路急診時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控制心率。
房顫患者在非急診和慢性維持治療時,采用美托洛爾、心得安、地爾硫唑、維拉帕米控制心率;患者存在心衰并且沒有旁路時,采用地高辛或胺碘酮控制心率。
2. 控制節律,盡量使患者保持竇性心律。控制節律的主要方法有抗心律失常藥物、直流電復律、外科手術和導管消融治療四種。
小于 7 天房顫患者復律藥物主要有多菲利特、氟卡胺、伊布利特、普羅帕酮和胺碘酮,地高辛、索他洛爾沒有復律作用;
大于 7 天房顫患者的復律藥物主要有多菲利特、胺碘酮和伊布利特,地高辛、索他洛爾沒有復律作用。

研究表明,無論控制心率還是控制節律,房顫患者在生活質量、致殘率、致死率、住院時間等方面具有類似的效果,但心率控制相比節律控制更為容易。對于高齡持續性房顫患者,通過心率控制即可讓患者有較好的生存質量;對于年輕陣發性房顫患者,恢復竇性心律對未來的生活更有意義。
3. 抗凝治療,根據不同的患者的不同風險因素(低危、中危、高危)制定不同的抗凝治療方法。如果沒有危險因素采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療;如果有一個中危風險因素采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或新型抗凝藥抗凝治療;如果有任何一個高危風險因素或一個以上的危險因素,采用華法林或新型抗凝藥抗凝治療。
發生房顫如何處理?
1. 新發房顫處理策略

2. 反復性房顫處理策略

3. 反復持續性和永久性房顫處理策略


